合作实例

LG 杯决赛风波:规则争议与柯洁退赛震动围棋界

2025-08-06

2025 年 1 月,第 29 届 LG 杯世界围棋棋王战决赛在韩国落下帷幕,但这场巅峰对决并未因棋艺的精彩而被铭记,反而因裁判判罚争议与柯洁退赛事件成为围棋史上最具争议的赛事之一。韩国棋手卞相壹以 “三战零胜” 的方式夺冠,中国围棋协会拒绝承认结果,这场风波不仅暴露了中韩围棋规则的深层矛盾,更引发了国际棋坛对职业赛事公平性的集体反思。

一、争议规则:韩国新规成为 “胜负手”

本届 LG 杯的核心矛盾源于韩国棋院 2024 年 11 月修订的《韩国围棋规则》,其中新增条款要求棋手提子后必须将棋子放置在己方棋盒盖上,否则首次罚 2 目,第二次直接判负。这一规则对中国棋手而言堪称 “降维打击”—— 中国围棋规则中并无类似要求,提子仅需放入棋盒即可,而韩国规则将死子数量与目数计算直接挂钩,导致中国棋手在习惯上难以适应。

争议在决赛中集中爆发。第二局比赛中,柯洁因两次提子未放入盒盖被判负,这是围棋世界大赛决赛史上首次因犯规直接判负。决胜局中,柯洁在第 18 手提子后未及时放入盒盖,裁判直至第 44 手才介入判罚,且选择在卞相壹长考时暂停比赛,导致柯洁剩余时间优势被削弱。这种 “事后补罚” 的方式被质疑严重干扰了比赛节奏,中国代表团申诉称 “罚目应在犯规后第一时间执行,否则会误导棋手战术调整”。

二、柯洁退赛:对判罚机制的终极抗议

决胜局的判罚成为导火索。当裁判在卞相壹思考时突然暂停比赛,柯洁当场质问:“你不能暂停,他还在思考这个棋!”。此时卞相壹仅剩 57 分钟,而柯洁还有 1.5 小时,暂停不仅让卞相壹获得额外思考时间,更打破了柯洁通过时间压力翻盘的唯一希望。更关键的是,裁判暂停时机正值卞相壹面临本局最复杂的应对选择,这种 “精准介入” 被质疑存在人为操控可能。

在要求重赛被拒后,柯洁愤然离场。他的退赛不仅是对单次判罚的抗议,更是对韩国裁判 “选择性执法” 的声讨。中国棋手唐韦星指出,韩国裁判在执行新规时存在明显偏差:“柯洁之前肯定有棋手ayx.com没遵循这个规则,但裁判从未严格执行,这次却突然加码。” 聂卫平更是直言:“这是围棋界的悲剧,韩方不尊重棋手的劳动付出。”

LG 杯决赛风波:规则争议与柯洁退赛震动围棋界

三、结果争议:冠军含金量遭遇空前质疑

卞相壹的夺冠创造了围棋历史 —— 他在三局比赛中未赢一局,两次因判罚 “躺赢”,成为三番棋决赛中首位 “零胜夺冠” 的棋手。这种结果引发全球棋迷的强烈不满:中国社交平台上 “柯洁不比了”“卞相壹胜之不武” 等话题阅读量超 10 亿次,韩国网友则指责柯洁 “缺乏职业精神”,双方舆论陷入对立。

更讽刺的是,卞相壹本人也未能幸免。尽管他声称 “柯洁违规分散了我的注意力”,但韩国媒体仍直言其冠军 “充满赛外因素”,并承认 “决赛以这样的方式收场,令棋迷失望”。这场风波甚至波及商业层面:LG 杯赞助商韩国《朝鲜日报》收到大量投诉,赛事收视率较往届暴跌 40%。

四、连锁反应:规则统一成为国际棋坛共识

事件引发的震荡远超围棋界。中国围棋协会宣布退出 2025 年 LG 杯,并强调 “裁判过度干扰比赛,无法接受结果”。日本棋院则公开支持中方立场,呼吁建立跨国统一规则。国际围棋联盟紧急启动多边协商,计划在 2026 年前推出适用于世界大赛的统一判罚标准。

韩国棋院最终被迫妥协:2025 年 2 月废除 “两次违规判负” 条款,5 月进一步修订为 “警告 + 罚目” 的渐进式判罚机制。但其态度转变未能完全平息争议 —— 中国棋手柯洁至今未回归职业赛场,他在退赛后将微博简介改为 “世界围棋九冠王”,用这种方式表达对判罚结果的无声抗议。

五、历史镜鉴:围棋国际化的必经阵痛

这场风波本质是规则差异被赛事机制放大的冲突。中韩围棋在点目方法、提子处理等基础规则上的分歧由来已久,但韩国通过主办赛事强制推行本土规则,导致中国棋手长期处于被动适应状态。正如人民日报体育评论指出:“当一项规则让比赛变得支离破碎,显然违背了制定初衷。”

值得欣慰的是,争议推动了实质性变革。2025 年 4 月,中韩日三国棋院达成共识,计划在国际围棋联盟框架下制定 “赛事通用规则”,重点解决判罚标准、争议申诉等核心问题。这场风波或许将成为围棋国际化的转折点 —— 正如柯洁退赛前在棋盘上留下的未完成棋局,它既是句号,更是新的开始。

结语

LG 杯的争议不会被历史轻易翻篇。它提醒我们:在追求竞技卓越的同时,更需守护公平的底线。当柯洁愤然离场的背影定格在赛场,他留下的不仅是一盘未下完的棋,更是对围棋精神的终极叩问 —— 胜负究竟该由棋盘决定,还是由规则之外的力量操控?这场风波的余波仍在扩散,但有一点已然清晰:唯有规则统一与裁判中立,才能让围棋真正成为跨越国界的智慧对话。